您的位置:首页 > 开放招商

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势未变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信息时间:2018-10-19 16:02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下降之后,今年上半年,全球投资总额再次下降41%,处于历史低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表现如何?日前,商务部发布前三季度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数据。专家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势没有改变,未来还将向更高水平发展。

对外投资逆势增长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9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597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820.2亿美元,同比增长5.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近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约47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1%,整体水平处在历史低位。不少分析认为,在一些国家对外国投资监管趋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取得这样的局面实属不易。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指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还呈现结构优化等特点。

一方面跨境并购稳步发展。1-9月,我国企业共实施完成跨境并购项目265起,分布在新加坡、法国、德国等49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总额433亿美元;另一方面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1-9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32.8%、16.7%、9.7%和9.2%,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本报记者分析,1-9月我国对外投资保持增长,在当前国际背景下,稳定的对外投资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是积极正面的。应当看到今年的增长是在去年对外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实现的。自2016年底我国开始规范对外投资秩序,虚假和盲目投资少了。虽然当前投资增长幅度不大,但都是理性投资的结果。

经贸合作区成投资亮点

在全球跨境投资总体下滑、外部投资环境不利因素累积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何以能继续保持增长?在不少专家看来,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向外走,“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亮点。商务部数据显示,1-9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投资107.8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对外投资整体增速高出一倍以上。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9月,我国企业在46个国家在建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113家,累计投资366.3亿美元,入区企业4663家,总产值1117.1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30.8亿美元。

白明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潜力空间大,基建项目、产业园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许多机会。尤其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当前我国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出海的有效途径,借助经贸合作区既能形成企业“走出去”的规模效应和产业关联,避免要素供给不齐全等问题,也有助于减少企业“走出去”的风险。

向内看,政府部门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对外投资发展创造条件。去年以来,相关部门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清单和鼓励发展类别;今年,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解决制约对外投资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更注重高水平“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一些国家出现了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审查等投资保护主义倾向,这会影响中企“走出去”的大势吗?

9月底,由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编辑出版的《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582.9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全球第三,并连续三年超过同期吸收外资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8090.4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

“中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张幸福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实现与东道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愿望不会改变,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惠及所在国民众的努力也不会改变。

白明说,从目前形势看,今年中企“走出去”的态势基本平稳,不仅“走出去”大势未变,而且更加强调“走出去”的质量。“‘磨刀不误砍柴工’,‘走出去’质量提高了,将来投资的好机会不会少。中国已经是对外投资大国,未来更要讲究高水平‘走出去’。”他说。

专家同时指出,在当前贸易摩擦背景下,企业看到了多元化投资、多点布局也是分散经贸风险的重要举措,但是对于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不利因素也要谨慎应对。同时外部环境也对我国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遵守国际商贸规则、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